針式打印機的工作原理 深圳針式打印機維修公司;打印機本身就是一個微型電腦系統,全機的工作都由CPU控制。它的控制程序存放在ROM中,使CPU開機就可以工作。CPU可以接收面板的各種控制指令,也可以接收來自主機的指令,并對各種指令進行解釋執(zhí)行。這些連接都是通過電腦的接口完成的。一般針打有兩種工作方式,文本方式(Text Mode)和位映像方式(Bit Image Print Mode)。
針式打印機的工作原理 (圖1)
1.文本方式
針式打印機的打印數據是通過與電腦的接口從主機得到的。打印機得到的打印數據是要打印的字符的ASCII碼,這些ASCII碼存放在打印機內的打印緩沖區(qū)中。主機每次傳送的數據裝滿打印緩沖區(qū)后,打印機給主機發(fā)送一個"BUSY(忙)"信號,主機接到該信號后,暫停發(fā)送數據,然后打印機開始打印。
打印開始后,打印機內的CPU從打印緩沖區(qū)中取出打印字符的ASCII碼,經過計算得到該字符對應的字符點陣存儲區(qū)的首地址。按地址逐個地取出每列的點陣碼,驅動打印針,撞擊色帶,在打印紙上形成打印字符。打印機的字符發(fā)生器ROM中,通常存有96種ASCII碼及一些特殊字符的字型編碼(有的打印機內也有漢字的點陣碼,如LQ-1600K)。當緩沖區(qū)內的數據打印完成后,又一次開放打印機,接收主機送來的新打印數據,開始新的打印過程。
如果需要打印的是圖形或漢字(對于沒有漢字字庫的打印機),則由主機送出圖形的像素信號或漢字字型碼即可。很明顯,這種打印方式和顯示器顯示字符的方式是類似的。
2.位映像方式
此方式下,電腦送出的打印數據就是控制打印針的出針、收針的數據,所以程序設計人員可以直接編寫程序來控制每根打印針,從而打印出圖形、表格和漢字。
打印頭工作原理
針式打印機的主要部件是打印頭,通常所講的9針、16針和24針打印機說的就是打印頭上的打印針的數目。打印頭按擊針方式可分為螺管式、拍合式、儲能式、音因式和壓電式。這里以24針打印機LQ-1600K和AIz3240的打印頭為例說明其工作原理。右圖是LQ-1600K打印頭的工作原理圖,它是拍合式打印頭。在每根打印針的前面(從打印針的后面向前看)有一個環(huán)行扼鐵,環(huán)行扼鐵的四周排列著12個線圈和12根打印針(LQ1600K打印頭分為兩層,每層12根打印針,上層12根為長針,下層12根為短針),每層12根打印針在環(huán)行圓周上均勻排列,并沿導向板上的導向槽在打印頭頂部穿出,形成兩列平行排列的打印針。
平時打印針受復位彈簧的彈力作用處于離開驅動線圈狀態(tài),當驅動線圈通過電流時,激勵打印針尾部的銜鐵向驅動線圈運動,同時帶動打印針沿著多層導向板向色帶撞擊,使色帶和打印紙壓向卷簡。這時,色帶上的油墨被打印針的撞擊滲透到打印紙上,留下一個小圓點。當驅動線圈中的電流消失后,打印針被復位彈簧復位回到原始狀態(tài),完成一次打印動作。這種拍合式打印頭,打印針加速快,出針頻率高,由于打印針分為兩層,更有利于更換打印針,且長針斷了可以作短針使用。
針式打印機的工作原理(圖2)
打印頭的工作原理圖,它是儲能式打印頭。在每根打印針的后面(從打印針的后面向前看)有一個環(huán)行扼鐵,環(huán)行扼鐵的四周排列著24個消磁線圈、24個銜鐵彈蟹片和24根打印針。24根打印針在環(huán)行圓周上均勻排列,并沿導向板上的導向槽在打印頭頂部穿出,形成兩列平行排列的打印針。
從圖中可以看出,儲能式打印頭的工作原理是用永久磁鐵作用于彈簧,使打印針縮在打印頭內處于儲能狀態(tài),即打印針儲存了擊打能量,當消磁線團通電后,產生與永久磁鐵磁場方向相反的磁場,即減少了永久磁鐵的磁通量,抵消了永久磁鐵對打印針后部銜鐵和彈簧片的吸引,使彈簧片驅動打印針向前飛行,完成打印動作。此種打印頭的優(yōu)點是功耗低和打印速度快。
本文發(fā)布于2020年03月09日06:42
,已經過了1882天,若內容或圖片失效,請留言反饋
轉載請注明出處: 網際網
本文的鏈接地址: http://news.rovide8.cn/xiudayinji/4438.html
暫無評論